|
高级搜索 |
巧什营镇一间房村D级危房户过渡房安置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与建设背景
1.1.1项目概况及村庄概况
1)项目名称:巧什营镇一间房村D级危房户过渡房安置工程
2)实施单位:巧什营镇人民政府
3)实施地点:巧什营镇一间房村
1.1.2项目背景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明确,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即“两不愁、三保障”。农村危房改造是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解决基本住房安全的一项政策,是实现脱贫攻坚总体目标中贫困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措施。
1.2相关政策文件及编制原则
1.2.1相关政策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文件;
2、镇政府相关会议纪要
3、国家和地方有关规程、规范、政策及条例等;
1.2.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建设规模,结合区域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划,按照建设标准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功能布局。
2.本着“实事求是、客观科学”的原则,依据实际需求和相关建设标准,结合周边实际情况需求求,客观评价场址条件、统筹规划总体方案,做到规划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卫生。
3.以“积极、客观、科学”的工作态度,充分调查研究各项基础条件,认真分析论证工程实施条件和工程技术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避免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4.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
1.3、现状概况
一间房村之前被列为市级贫困村,村内存在危房也不符合整村退出条件,其中有20户经过鉴定,任然居住D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现需要新建20套过渡安置房。
1.4建设必要性
1、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要求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三农三牧”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更是特别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农村的延伸、破题。现阶段,我国城乡差别,主要表现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均衡两个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坚持把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到农村牧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代表,作为执政党,必须使发展的成功惠及全体人民。近几年来,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支农惠农措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是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成为当前使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以实现必须要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高度,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拓展、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的各个方位,从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入手,都是为了改变广大农村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从整体上缩小了村庄与城镇之间的差距,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劳作环境,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及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1.5建设可行性
1.5.1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自治区和地方政策要求。
本项目符合和林格尔县相关国家政策,项目建设地有利于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项目建设切实从地区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出发,完善乡村发展需求,符合规划发展和政策要求。
第二章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2.1建设主要内容为
新建20套D级危房户过渡安置房。
2.2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168.00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16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00万元。
2.3资金来源:上级资金
2.4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后将极大的改变了巧什营镇一间房村危房住户的居住条件,保障了居民住房安全,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