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50123011701945Y/2024-00001 | 主题分类 | 教育 |
发布机构 | 教育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3-12-20 | 公文时效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教育工作
1.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学第一课”“国旗下成长”“八个一”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积极举办各类运动会、美育节、劳动教育演讲、心理剧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健体启智,实现全面发展。①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戏曲进校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汉字听写大赛,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2023年呼和浩特市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和林分赛场活动。②积极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举办“2023年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春季校园跳绳比赛”等活动。③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开展“童心向党”微视频大赛,38个作品获市级荣誉。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童心向党喜迎七一”庆祝建党102周年艺术展演。④开展“以美促劳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100多场,参与学生数5000余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培训,今年我县2所学校在全市校园心理剧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开展2023年度“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及学习宣传活动,表彰10名县级新时代好少年、4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个人,县第一小学等3所学校被授予呼和浩特市“雷锋学校”称号。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23年和林一中初中部顺利通过自治区级文明校园验收。第五小学彩虹中队被全国少工委命名为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保障学位资源供给,新建第一中学初中部教学楼,今年11月份竣工,可增加600个学位。开工建设第二小学教学楼,计划2024年7月竣工,可增加540个学位。
(三)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印发《和林格尔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举行全县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集中宣传全县幼儿园优秀案例。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园”。目前,我县共有市级示范园4个,今年秋季幼儿园入园幼儿4109名,其中公办2095名,占比50.98%,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92.66%。
(四)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规范办学行为。继续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和“阳光招生、分班”,对三所中学1266人、县直4所小学710人进行阳光分班。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备100台台式电脑、70台笔记本电脑、460台云桌面电脑,充实到教育教学一线。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0所学校完成第二批数字校园验收工作。加大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室建设力度,建成创新实验室2间,常态化录播教室17间,精品录播教室2间,同频互动教室7间。
3.落实教育资助金。截至2023年9月,今年发放各类助学金、资助金2829.02万元,受助学生8486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帮扶措施,对20名特殊儿童实行送教上门60次。
4.推进中考体育测试改革,10月份对7所中学2912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了体育测试。
(五)加强教育合作交流
建立内蒙古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师大附中在和林一中设立“基层工作站”,常态化开展学生培优工作,组织高三教师到师大附中跟岗学习,开展校际间教学交流活动,委托师大对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培训。县民族中学、第五小学与内蒙古艺术学院从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挂职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与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联办信息类3+3班,促进本地学生在本地创业和就业。
(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1.校长队伍建设方面。落实《“名校长+”工程实施方案》,组织4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第三届中小学“领航校长”培训,组织全县100多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环节干部参加全县教育系统教育教学管理培训会,进一步提升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能力。
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各校常态化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对教职工开展有无违法犯罪记录查询。二是加强教师招聘和教师激励。今年通过2批次招聘43名教师。教师节对85名先进个人进行表扬。落实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双定向”职称评审87人,社会化评审49人。三是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国培计划、自治区培训、县级培训方面,全年共培训教师1177人次,教师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全区第三届中小学美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项目中,我县1名教师获个人全能一等奖,1名教师获个人全能二等奖。第四届全区中小学生书信征文大赛中,1人获三等奖。在全市第五届中小学美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中,我县9名参赛教师获得个人单项奖,14名参赛教师获得全能奖。在全市第五届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基本功比赛中,获初中团体一等奖,小学团体二等奖。3名教师获个人全能一等奖,2名教师获个人全能二等奖。在全市第三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我县1名教师获一等奖,1名教师获二等奖,3名教师获三等奖。在全市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比赛,我县1名教师获得特等奖,5名教师获一等奖,8名教师获得二等奖。
3.教研员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容教研队伍。全县选聘60名兼职教研员,选择55名教师担任科研主持人,组建县级名师工作室15个、全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坊34个和艺术学科网络名师工作室1个。打造教学工作示范区。选树园区一小、足球学校为科研基地校,打造一中高中部教学精细化管理、三中教研组文化引领管理、园区一小教育科研管理三个教研管理品牌,初步形成了“专家引领——校本教研——同伴互助——教师成长”的教研工作模式。引进自治区、市级专家,建立名师工作室2个。
(七)创新开展教研工作
1.推动新课标全员考试。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学课标,用课标”活动,对全县小学初中教师进行第一次“新课标纸笔测试”,合格率76%,优秀率18%。下一步继续推进新课标的学习,力争使合格率达到100%。
2.打造“全员赛课”教研活动品牌。截至目前,已举办3次“全员赛课”,圆满完成面向全县全体科任教师的“全员赛课”,90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观摩教师、家长9000人次,241名教师获奖,为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展示和历练的舞台。
3.推广新教案。引进国家级教育成果,学历案的教案设计,改变以教为主的备课模式,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三个学期的全县新教案的评比展览,新教案的优化率达到60%,走在全市前列。
4.实施教研共同体建设。构建县级、校级常态教研共同体,开展跨片区的联片教研活动,利用网络教研的便捷功能,全方面加强城乡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小规模学校接续推进网络教研和线下连片教研,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研讨交流的教研机制,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本学年教研中心组织县级教研共同体研讨活动21次,参加研讨教师1000多人次。覆盖了各学段和学科。建立县乡结对帮扶机制,16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9所农村小学幼儿园,全年累计开展送交下乡30次。
5.开展“和林县整体育人教学改革与研究”科研项目,充分挖掘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类好经验好做法,帮助教师总结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全县实施的100个教学成果的培育,首批15个教学成果完成任务,正在编辑出版《和林县整体育人教学成果专辑》。
6.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组织小学和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对小学3-6年级、初中7-8年级进行规范的成绩质量监测,使用增值性评价,及时召开中高考质量监测分析会,查找原因,找差距,促进学生成绩、学校成绩的诊断性改进,推动教学水平提升。
(八)推进校园安全工作
压实校园安全“一岗双责”分级管理责任,先后召开校园安全工作部署专题会议10余次,“六个100%”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全部完成,全县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部实行“明厨亮灶”,达标率100%。完成6所学校消防遗留项目整改。17所中小学,9所幼儿园完成县级“平安校园”验收。
(九)中高考成绩持续提升
高、中考成绩比较满意,2023年和林一中本科上线率为70%,文科、理科最高分为572分、596分,和林一中高考最高分及升学率均实现新突破。中考成绩逐年提升,2023年中考600分以上3人,最高分为616.6,500分以上99人,中考录取控制线大幅提升,接近市普高出库线,创历史新高,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
二、2024年工作计划
县教育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各项教育领域的决策部署,做到“一个加强”、加强“两个保障”,建强“三支队伍”,突出“四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五项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开展好主题教育,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在理论学习上下实功,在破解难题上出实招,在推动发展上求实效,落实好主题教育各项任务。
2.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组织班子整体优化,加强对党组织班子成员的考核和监督。在选好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方面,严格选配标准,为优秀年轻干部多岗位锻炼提供平台,提前谋划做好人才储备。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从细从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守好思想阵地、网络阵地、课堂阵地、活动阵地和心灵阵地。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健全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党组织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创建工作。
(二)强化“两个保障”,提升教育保障能力
1.保障学位供给。持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优化资源
配置。2024年,续建1个项目,开工建设2个项目,争取4个项目。一是续建第二小学综合楼,开工建设一中高中部综合楼。争取产粮大县项目3个:三中风雨操场,总投资945万元;民族中学风雨操场,总投资1340万元;新建第四小学功能教室项目,建筑面积2710.46平方,项目投资1220万元。申报自治区基础教育项目3个,新建第四小学功能教室项目,建筑面积2710.46平方,项目投资1220万元。第二中学运动场地改造项目,总投资507.6万元。新建新营子小学宿舍楼项目,新建宿舍楼、功能室2468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2.守牢校园安全底线。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消防未验收整改工作,2024年,完成6所学校消防遗留项目整改工作。积极创建市级“平安校园”。强化依法治理,完善法治教育和心理干预,发挥法治副校长和专业人员作用,开展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认定工作,加强师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用好心理健康检测平台,做好中小学心理普查工作。强化家校共育,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加强校园传染病防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建强“三支队伍”,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制定校长队伍管理考核办法,完善校(园)长工作质量评价制度,试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校长队伍进退流转机制,推进校长队伍能上能下。建立校(园)长后备人才库,遴选储备校(园)长后备人才20名。实施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实施力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组织校长开展主题培训,遴选优秀校长,组建名校长“研修共同体”。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计划招聘105名,其中校园招聘10名。加强教师培养激励力度。教师节评选表彰优秀教师,持续落实基层教师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和社会化高级职称评审,落实《高级教师聘期考核管理实施方案》,逐步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教师任用机制。
3.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教研员素质提升”行动,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继续推进“优秀教研员到中小学校、中小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到教研中心”双向挂职制度。建立教研员工作月报制度,建立学习型教研中心机构,编写好《工作月报》。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推进校领导联系教研组制度。创建名专家和林工作室。聘请一线教学专家在我县成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培养60名骨干教师,形成骨干教师的优秀团队,引领我县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内师大教研基地,聘请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家成立初中9个学科工作室,着力抓好初中课程改革的指导和初中师资水平的培训提高。
4.促进专业化发展。落实《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教师校(园)长三年培训工作方案》(2023-2025年),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开展“名师+”项目,遴选学科带头人,带动研修共同体。每三年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一次脱产培训,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依托,开展多层次教师信息化培训。加强教研员培训,教研员每年接收不少于120课时的培训,组织开展教研员课题研究。开展“名校长+”项目,遴选名校长,带动20名校长进行重点培养,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四)突出“四项重点工作”
1.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一是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2024年,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园3所。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回购2所幼儿园,到2025年,公办园及在园幼儿占比均达到6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实施和林格尔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前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申报工作。规范幼儿园管理,加大民办幼儿园“小学化”治理。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强校带弱校、强校带农校”结对共建,到2024年,打造出2至3所各学段相互衔接的优质中小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提前谋划教育资源配置,落实《和林格尔县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开展实施规范管理学校创建活动,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评估办法,2024年,全线80%的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达标验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提高教育扶贫成果。
3.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一是推进县第一中学高中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县民族中学更具特色方向发展。全县高考进入重点高校学生人数实现持续增长,高考综合上线率、录取率等教育教学质量指标达到稳中有进。持续推进和林一中与师大、师大附中合作办学。深入推进内蒙古艺术学院与民中合作办学,进一步提升我县学校艺术特色和办学质量。
4.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学校配备熟悉职业教育科学规律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与乳业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和企业合作,针对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发展,共同做好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深入推进职业院校与职业高级中学合作。
(五)统筹推进“五项改革”
1.落实绩效工资改革。2022年至2025年分别按绩效工资标准线的20%、30%、40%、50%的额度核定绩效工资增量部分。
2.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增值评价、学科教学诊断、试卷质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和工具,实施起点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画像”。
学前教育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价。围绕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考查要点进行监测。
义务教育质量增值评价,利用小学高年级段或初中起始年级的基线测试和中考,开展学业增值评价,衡量学生的进步发展与学校的办学效益。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质量综合监测评价。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评价周期内(3-5年一轮)完成辖区内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工作。
分层次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结合中高考成绩和评价数据,帮助校长弄清楚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找到日常教学差距,帮助学生找准找实自身学习不足,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稳步实施中考改革。优化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将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结果纳入中考体育试成绩,到2025年,将中考体育考试分值提升至80分。推进美育评价机制改革,2025年,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分值为20分。
4.持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按照改革时间节点,针对改革涉及的“选课走班”、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要求,推动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持续补齐缺口。按照“选课走班”,要求,各学校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选课运作方式、自主选课情况、教学资源配备等维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分析。
5.稳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加快县域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我县为第三批“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地区,时间为2024年,提前谋划“县管校聘”改革,草拟改革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30002 网站支持IPv6
联系电话:0471-7192805 蒙ICP备16006134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302000166号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新民街北2号 积分统计查询
索 引 号 | 11150123011701945Y/2024-00001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发布机构 | 教育局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3-12-20 |
公文时效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教育工作
1.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学第一课”“国旗下成长”“八个一”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积极举办各类运动会、美育节、劳动教育演讲、心理剧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健体启智,实现全面发展。①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戏曲进校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汉字听写大赛,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2023年呼和浩特市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和林分赛场活动。②积极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举办“2023年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春季校园跳绳比赛”等活动。③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开展“童心向党”微视频大赛,38个作品获市级荣誉。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童心向党喜迎七一”庆祝建党102周年艺术展演。④开展“以美促劳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100多场,参与学生数5000余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培训,今年我县2所学校在全市校园心理剧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开展2023年度“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及学习宣传活动,表彰10名县级新时代好少年、4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个人,县第一小学等3所学校被授予呼和浩特市“雷锋学校”称号。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23年和林一中初中部顺利通过自治区级文明校园验收。第五小学彩虹中队被全国少工委命名为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保障学位资源供给,新建第一中学初中部教学楼,今年11月份竣工,可增加600个学位。开工建设第二小学教学楼,计划2024年7月竣工,可增加540个学位。
(三)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印发《和林格尔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举行全县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集中宣传全县幼儿园优秀案例。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园”。目前,我县共有市级示范园4个,今年秋季幼儿园入园幼儿4109名,其中公办2095名,占比50.98%,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92.66%。
(四)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规范办学行为。继续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和“阳光招生、分班”,对三所中学1266人、县直4所小学710人进行阳光分班。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备100台台式电脑、70台笔记本电脑、460台云桌面电脑,充实到教育教学一线。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0所学校完成第二批数字校园验收工作。加大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室建设力度,建成创新实验室2间,常态化录播教室17间,精品录播教室2间,同频互动教室7间。
3.落实教育资助金。截至2023年9月,今年发放各类助学金、资助金2829.02万元,受助学生8486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帮扶措施,对20名特殊儿童实行送教上门60次。
4.推进中考体育测试改革,10月份对7所中学2912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了体育测试。
(五)加强教育合作交流
建立内蒙古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师大附中在和林一中设立“基层工作站”,常态化开展学生培优工作,组织高三教师到师大附中跟岗学习,开展校际间教学交流活动,委托师大对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培训。县民族中学、第五小学与内蒙古艺术学院从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挂职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与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联办信息类3+3班,促进本地学生在本地创业和就业。
(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1.校长队伍建设方面。落实《“名校长+”工程实施方案》,组织4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第三届中小学“领航校长”培训,组织全县100多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环节干部参加全县教育系统教育教学管理培训会,进一步提升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能力。
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各校常态化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对教职工开展有无违法犯罪记录查询。二是加强教师招聘和教师激励。今年通过2批次招聘43名教师。教师节对85名先进个人进行表扬。落实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双定向”职称评审87人,社会化评审49人。三是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国培计划、自治区培训、县级培训方面,全年共培训教师1177人次,教师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全区第三届中小学美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项目中,我县1名教师获个人全能一等奖,1名教师获个人全能二等奖。第四届全区中小学生书信征文大赛中,1人获三等奖。在全市第五届中小学美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中,我县9名参赛教师获得个人单项奖,14名参赛教师获得全能奖。在全市第五届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基本功比赛中,获初中团体一等奖,小学团体二等奖。3名教师获个人全能一等奖,2名教师获个人全能二等奖。在全市第三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我县1名教师获一等奖,1名教师获二等奖,3名教师获三等奖。在全市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比赛,我县1名教师获得特等奖,5名教师获一等奖,8名教师获得二等奖。
3.教研员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容教研队伍。全县选聘60名兼职教研员,选择55名教师担任科研主持人,组建县级名师工作室15个、全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坊34个和艺术学科网络名师工作室1个。打造教学工作示范区。选树园区一小、足球学校为科研基地校,打造一中高中部教学精细化管理、三中教研组文化引领管理、园区一小教育科研管理三个教研管理品牌,初步形成了“专家引领——校本教研——同伴互助——教师成长”的教研工作模式。引进自治区、市级专家,建立名师工作室2个。
(七)创新开展教研工作
1.推动新课标全员考试。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学课标,用课标”活动,对全县小学初中教师进行第一次“新课标纸笔测试”,合格率76%,优秀率18%。下一步继续推进新课标的学习,力争使合格率达到100%。
2.打造“全员赛课”教研活动品牌。截至目前,已举办3次“全员赛课”,圆满完成面向全县全体科任教师的“全员赛课”,90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观摩教师、家长9000人次,241名教师获奖,为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展示和历练的舞台。
3.推广新教案。引进国家级教育成果,学历案的教案设计,改变以教为主的备课模式,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三个学期的全县新教案的评比展览,新教案的优化率达到60%,走在全市前列。
4.实施教研共同体建设。构建县级、校级常态教研共同体,开展跨片区的联片教研活动,利用网络教研的便捷功能,全方面加强城乡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小规模学校接续推进网络教研和线下连片教研,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研讨交流的教研机制,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本学年教研中心组织县级教研共同体研讨活动21次,参加研讨教师1000多人次。覆盖了各学段和学科。建立县乡结对帮扶机制,16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9所农村小学幼儿园,全年累计开展送交下乡30次。
5.开展“和林县整体育人教学改革与研究”科研项目,充分挖掘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类好经验好做法,帮助教师总结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全县实施的100个教学成果的培育,首批15个教学成果完成任务,正在编辑出版《和林县整体育人教学成果专辑》。
6.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组织小学和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对小学3-6年级、初中7-8年级进行规范的成绩质量监测,使用增值性评价,及时召开中高考质量监测分析会,查找原因,找差距,促进学生成绩、学校成绩的诊断性改进,推动教学水平提升。
(八)推进校园安全工作
压实校园安全“一岗双责”分级管理责任,先后召开校园安全工作部署专题会议10余次,“六个100%”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全部完成,全县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部实行“明厨亮灶”,达标率100%。完成6所学校消防遗留项目整改。17所中小学,9所幼儿园完成县级“平安校园”验收。
(九)中高考成绩持续提升
高、中考成绩比较满意,2023年和林一中本科上线率为70%,文科、理科最高分为572分、596分,和林一中高考最高分及升学率均实现新突破。中考成绩逐年提升,2023年中考600分以上3人,最高分为616.6,500分以上99人,中考录取控制线大幅提升,接近市普高出库线,创历史新高,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
二、2024年工作计划
县教育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各项教育领域的决策部署,做到“一个加强”、加强“两个保障”,建强“三支队伍”,突出“四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五项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开展好主题教育,把“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在理论学习上下实功,在破解难题上出实招,在推动发展上求实效,落实好主题教育各项任务。
2.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组织班子整体优化,加强对党组织班子成员的考核和监督。在选好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方面,严格选配标准,为优秀年轻干部多岗位锻炼提供平台,提前谋划做好人才储备。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从细从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守好思想阵地、网络阵地、课堂阵地、活动阵地和心灵阵地。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健全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党组织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创建工作。
(二)强化“两个保障”,提升教育保障能力
1.保障学位供给。持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优化资源
配置。2024年,续建1个项目,开工建设2个项目,争取4个项目。一是续建第二小学综合楼,开工建设一中高中部综合楼。争取产粮大县项目3个:三中风雨操场,总投资945万元;民族中学风雨操场,总投资1340万元;新建第四小学功能教室项目,建筑面积2710.46平方,项目投资1220万元。申报自治区基础教育项目3个,新建第四小学功能教室项目,建筑面积2710.46平方,项目投资1220万元。第二中学运动场地改造项目,总投资507.6万元。新建新营子小学宿舍楼项目,新建宿舍楼、功能室2468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2.守牢校园安全底线。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消防未验收整改工作,2024年,完成6所学校消防遗留项目整改工作。积极创建市级“平安校园”。强化依法治理,完善法治教育和心理干预,发挥法治副校长和专业人员作用,开展法治副校长履职情况认定工作,加强师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用好心理健康检测平台,做好中小学心理普查工作。强化家校共育,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加强校园传染病防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建强“三支队伍”,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制定校长队伍管理考核办法,完善校(园)长工作质量评价制度,试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校长队伍进退流转机制,推进校长队伍能上能下。建立校(园)长后备人才库,遴选储备校(园)长后备人才20名。实施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实施力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组织校长开展主题培训,遴选优秀校长,组建名校长“研修共同体”。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计划招聘105名,其中校园招聘10名。加强教师培养激励力度。教师节评选表彰优秀教师,持续落实基层教师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和社会化高级职称评审,落实《高级教师聘期考核管理实施方案》,逐步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教师任用机制。
3.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教研员素质提升”行动,提升教研员专业素养。继续推进“优秀教研员到中小学校、中小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到教研中心”双向挂职制度。建立教研员工作月报制度,建立学习型教研中心机构,编写好《工作月报》。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推进校领导联系教研组制度。创建名专家和林工作室。聘请一线教学专家在我县成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培养60名骨干教师,形成骨干教师的优秀团队,引领我县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内师大教研基地,聘请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家成立初中9个学科工作室,着力抓好初中课程改革的指导和初中师资水平的培训提高。
4.促进专业化发展。落实《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教师校(园)长三年培训工作方案》(2023-2025年),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开展“名师+”项目,遴选学科带头人,带动研修共同体。每三年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一次脱产培训,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依托,开展多层次教师信息化培训。加强教研员培训,教研员每年接收不少于120课时的培训,组织开展教研员课题研究。开展“名校长+”项目,遴选名校长,带动20名校长进行重点培养,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四)突出“四项重点工作”
1.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一是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2024年,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园3所。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回购2所幼儿园,到2025年,公办园及在园幼儿占比均达到6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实施和林格尔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前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申报工作。规范幼儿园管理,加大民办幼儿园“小学化”治理。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强校带弱校、强校带农校”结对共建,到2024年,打造出2至3所各学段相互衔接的优质中小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提前谋划教育资源配置,落实《和林格尔县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开展实施规范管理学校创建活动,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评估办法,2024年,全线80%的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达标验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提高教育扶贫成果。
3.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一是推进县第一中学高中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县民族中学更具特色方向发展。全县高考进入重点高校学生人数实现持续增长,高考综合上线率、录取率等教育教学质量指标达到稳中有进。持续推进和林一中与师大、师大附中合作办学。深入推进内蒙古艺术学院与民中合作办学,进一步提升我县学校艺术特色和办学质量。
4.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学校配备熟悉职业教育科学规律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与乳业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和企业合作,针对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发展,共同做好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深入推进职业院校与职业高级中学合作。
(五)统筹推进“五项改革”
1.落实绩效工资改革。2022年至2025年分别按绩效工资标准线的20%、30%、40%、50%的额度核定绩效工资增量部分。
2.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增值评价、学科教学诊断、试卷质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和工具,实施起点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画像”。
学前教育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价。围绕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考查要点进行监测。
义务教育质量增值评价,利用小学高年级段或初中起始年级的基线测试和中考,开展学业增值评价,衡量学生的进步发展与学校的办学效益。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质量综合监测评价。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评价周期内(3-5年一轮)完成辖区内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工作。
分层次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结合中高考成绩和评价数据,帮助校长弄清楚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找到日常教学差距,帮助学生找准找实自身学习不足,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稳步实施中考改革。优化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将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结果纳入中考体育试成绩,到2025年,将中考体育考试分值提升至80分。推进美育评价机制改革,2025年,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分值为20分。
4.持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按照改革时间节点,针对改革涉及的“选课走班”、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要求,推动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持续补齐缺口。按照“选课走班”,要求,各学校围绕学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选课运作方式、自主选课情况、教学资源配备等维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分析。
5.稳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加快县域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我县为第三批“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地区,时间为2024年,提前谋划“县管校聘”改革,草拟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