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和林格尔县按照呼和浩特市委部署要求,依据全县产业特色,立足种植养殖现状,重点发展乳、肉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牛、羊、猪、草”四大产业链为抓手,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加工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4亿元。
和林格尔县坚持“提速快办、特事特办”,用一个月的时间清退了13家僵尸企业,腾出了1000多亩地,保障了项目顺利施工;用两个月的时间,迁改高压线7公里,解决了制约产业园建设的关键瓶颈问题;用半年时间,完成了项目“十一通一平”等各项配套,推动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聚焦蒙牛乳业产业园,紧紧围绕牛产业链,全面落实自治区奶业振兴九条政策,和林格尔县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推动实现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跨越,助力首府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种植方面,建成规模化苜蓿、青贮玉米、燕麦草等优质饲草基地20万亩。养殖方面,在呼和浩特市率先出台奶牛养殖和生鲜乳补贴政策,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31个,奶牛存栏8万头,今年在建奶牛牧场7个,建成投用后全县奶牛存栏达15万头。加工方面,现有9家乳制品加工企业,配套4家规上饲料生产企业、5家规上包装企业,已经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的全产业格局。
“一盘棋”谋划全局发展。聚焦为首府再添一杯好奶,在羊产业链方面,和林格尔县着力完善好全县奶山羊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将党建引领奶山羊产业作为“书记领航工程”,出台《扶持奶山羊产业发展十八条政策措施》,牵头制定了党建引领奶山羊体系建设总体布局要点。通过工厂支部,抓生产、抓加工,与国内知名乳企合作,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通过牧场支部,抓奶源、抓养殖,与村党组织建立联结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发展;通过繁育中心支部,抓种源、抓技术,与赛诺牧业合作,迅速扩大养殖规模;通过饲草支部,抓前端、抓基础,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揭榜挂帅,研发适合敕勒川奶山羊饲养的全生命周期、不同生长阶段营养草、配方草。通过属地党组织,抓服务、抓落实,促产业发展。切实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投产5000只标准化奶山羊养殖牧场7个,奶山羊存栏3.5万只。可实现日处理鲜奶500吨,年产能1.5万吨奶粉。今年,和林格尔县开工建设了15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同步谋划其余养殖厂建设,同时依托种羊引调、胚胎移植等技术,研发品质优、产量高、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奶山羊品种。预计到2025年,奶山羊养殖总量可达到50万只,年产鲜奶14万吨以上,工业产值突破45亿元。
内蒙古作为全国“肉罐”,2022年上半年,全区生猪出栏439.6万头,同比增长14.1%,猪肉产量36.1万吨,同比增长14.7%。和林格尔县瞄准正大集团这个世界跨国企业500强,在猪产业链方面,全力打造以正大为代表的猪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发展前端为基地、中端为加工、末端为市场的生猪产业链。产业前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已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21个,生猪存栏30.2万头,到2025年生猪存栏达150万头。加工环节已建成年屠宰300万头智能化屠宰加工厂,配套屠宰、分割、中试、三万吨熟食品加工等车间,今年1月建成投产。同步启动二期20万吨熟食品深加工厂和中央厨房项目。配套建成年生产能力36万吨和72万吨的专业化猪饲料生产加工厂。销售环节依托正大3000多家直营店,建设以区域物流中心为引领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从绿色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到冷链物流、绿色食品专营连锁销售各环节全面发展。正大百万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额350亿元,年综合利税20亿元。
为解决草种业“卡脖子”问题,草产业链方面,在盛乐镇台基营村已成型地3000亩苜蓿草示范基地种植基础上,和林格尔县积极协调蒙草公司,实施和林格尔县浑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种源示范项目,构建浑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特色种源,对草产业进行点状布局,现已建成10000亩草种源基地示范工程,打造“北方种质资源产业示范区”。同时积极服务草都等饲草加工企业,加快产能升级,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步建设草畜一体化交易平台和牧草银行,推动草产业链条式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林格尔县精准制定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预算3.2亿元,真金白银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补资金。4月以来,123户企业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累计退税额3.16亿元,掷地有声地向全社会表达和林格尔“言出必行、有诺必践”。
发展绿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让城市更宜居,让百姓更幸福。和林格尔县将立足首府城市副中心这个定位,全面承接首府产业功能,疏解首府人口功能,形成更强吸引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现代化文明城市,让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30002 网站支持IPv6
联系电话:0471-7192805 蒙ICP备16006134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302000166号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新民街北2号 积分统计查询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2021年6月,和林格尔县按照呼和浩特市委部署要求,依据全县产业特色,立足种植养殖现状,重点发展乳、肉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以“牛、羊、猪、草”四大产业链为抓手,全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加工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4亿元。
和林格尔县坚持“提速快办、特事特办”,用一个月的时间清退了13家僵尸企业,腾出了1000多亩地,保障了项目顺利施工;用两个月的时间,迁改高压线7公里,解决了制约产业园建设的关键瓶颈问题;用半年时间,完成了项目“十一通一平”等各项配套,推动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聚焦蒙牛乳业产业园,紧紧围绕牛产业链,全面落实自治区奶业振兴九条政策,和林格尔县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推动实现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跨越,助力首府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种植方面,建成规模化苜蓿、青贮玉米、燕麦草等优质饲草基地20万亩。养殖方面,在呼和浩特市率先出台奶牛养殖和生鲜乳补贴政策,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31个,奶牛存栏8万头,今年在建奶牛牧场7个,建成投用后全县奶牛存栏达15万头。加工方面,现有9家乳制品加工企业,配套4家规上饲料生产企业、5家规上包装企业,已经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的全产业格局。
“一盘棋”谋划全局发展。聚焦为首府再添一杯好奶,在羊产业链方面,和林格尔县着力完善好全县奶山羊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将党建引领奶山羊产业作为“书记领航工程”,出台《扶持奶山羊产业发展十八条政策措施》,牵头制定了党建引领奶山羊体系建设总体布局要点。通过工厂支部,抓生产、抓加工,与国内知名乳企合作,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通过牧场支部,抓奶源、抓养殖,与村党组织建立联结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发展;通过繁育中心支部,抓种源、抓技术,与赛诺牧业合作,迅速扩大养殖规模;通过饲草支部,抓前端、抓基础,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揭榜挂帅,研发适合敕勒川奶山羊饲养的全生命周期、不同生长阶段营养草、配方草。通过属地党组织,抓服务、抓落实,促产业发展。切实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投产5000只标准化奶山羊养殖牧场7个,奶山羊存栏3.5万只。可实现日处理鲜奶500吨,年产能1.5万吨奶粉。今年,和林格尔县开工建设了15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同步谋划其余养殖厂建设,同时依托种羊引调、胚胎移植等技术,研发品质优、产量高、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奶山羊品种。预计到2025年,奶山羊养殖总量可达到50万只,年产鲜奶14万吨以上,工业产值突破45亿元。
内蒙古作为全国“肉罐”,2022年上半年,全区生猪出栏439.6万头,同比增长14.1%,猪肉产量36.1万吨,同比增长14.7%。和林格尔县瞄准正大集团这个世界跨国企业500强,在猪产业链方面,全力打造以正大为代表的猪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发展前端为基地、中端为加工、末端为市场的生猪产业链。产业前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已建成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21个,生猪存栏30.2万头,到2025年生猪存栏达150万头。加工环节已建成年屠宰300万头智能化屠宰加工厂,配套屠宰、分割、中试、三万吨熟食品加工等车间,今年1月建成投产。同步启动二期20万吨熟食品深加工厂和中央厨房项目。配套建成年生产能力36万吨和72万吨的专业化猪饲料生产加工厂。销售环节依托正大3000多家直营店,建设以区域物流中心为引领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从绿色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到冷链物流、绿色食品专营连锁销售各环节全面发展。正大百万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额350亿元,年综合利税20亿元。
为解决草种业“卡脖子”问题,草产业链方面,在盛乐镇台基营村已成型地3000亩苜蓿草示范基地种植基础上,和林格尔县积极协调蒙草公司,实施和林格尔县浑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种源示范项目,构建浑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特色种源,对草产业进行点状布局,现已建成10000亩草种源基地示范工程,打造“北方种质资源产业示范区”。同时积极服务草都等饲草加工企业,加快产能升级,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步建设草畜一体化交易平台和牧草银行,推动草产业链条式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林格尔县精准制定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预算3.2亿元,真金白银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补资金。4月以来,123户企业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累计退税额3.16亿元,掷地有声地向全社会表达和林格尔“言出必行、有诺必践”。
发展绿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让城市更宜居,让百姓更幸福。和林格尔县将立足首府城市副中心这个定位,全面承接首府产业功能,疏解首府人口功能,形成更强吸引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现代化文明城市,让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