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5012301170293XF/2023-00169 | 主题分类 |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3-11-02 | 公文时效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筹备组,县各有关单位:
现将《和林格尔县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2日
和林格尔县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呼政发〔2022〕10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和林格尔县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努力构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和民生改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气象保障发展战略、服务国计民生水平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益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建成适应和林格尔县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具有和林特色、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治理体系,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水平全面提升。
到2035年,气象科技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实施“气象+”赋能行动,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工作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在优化农业结构、人工影响天气、生态环境气象保障等领域服务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三、组织领导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 长:赵剑青 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李 鹏 县气象局局长
张瑞锋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樊国君 县发改委主任
乔 波 县教育局局长
胡晓龙 县工信局局长
张建国 县财政局局长
斯 琴 县人社局局长
王茂盛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赵利明 县住建局局长
孙 敏 县交通局副局长
王建平 县水务局局长
云月清 县农牧局局长
王支元 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齐慧娟 县文旅体局局长
李云君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王新华 市生态环境局和林分局局长
陈 璟 县林草局副局长
云冬梅 县气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李鹏同志兼任,负责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
1.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推动并完成和林格尔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迁建,加强国家基本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灾害监测站运行经费保障、探测器备件保障,确保气象监测数据准确无误,进一步加强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修订印发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优化自动站站网布局,在全县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域和气象要素监测盲区增补7-8个四要素以上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升级现有的10套老旧自动观测站,新增1部GNSS/MET观测站,新建1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实现雷达组网。加强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观测,加密建设水文气象、农业气象、生态气象等探测设施。(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牧局、县水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构建精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强化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精细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技术应用,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空分辨率。建立快速滚动更新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实现预报落区精准到乡镇(街道)、重要景区、重点园区,实现灾害性天气、高影响天气的初生监测识别和实时预警。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城乡内涝、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开展全流程、全时效精细化预报检验,强化气象基础数据以及客观预报产品在灾害性天气预报分析中的支撑,提升模式预报产品综合效益。(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3.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发展多源资料融合与分析业务,开展气象大数据与行业数据的融合应用,打造权威统一的气象数据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提升信息传输能力。完善气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整体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探索气象数字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气象数据业务建设和跨部门融合应用。(责任单位:县气象局、政府办、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4.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全县、各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加强全县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整合全县防灾减灾救灾数据资源,建设和林格尔县灾害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健全并落实重大气象灾害停工停产停课停运制度。(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教育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牧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成全县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与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专项应急预案的衔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财政局、县农牧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基于和林格尔县灾害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对气象灾害的多部门联动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机制。全面畅通新媒体、应急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渠道,明确重要预警信息快速审核发布流程,实现预警短信全网快速发布。充分发挥综治网格和基层气象工作站合力,建立健全重点地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制度,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在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准确向各行政村、社区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精准动态靶向发布到社区(村)到户到人。(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融媒体中心、县工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推进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提高专业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拓展服务业“智慧气象+”融合应用新场景新业态。推进能源、交通、生态、旅游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并纳入相关建设规划统筹布局。加强交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分线路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围绕智慧文旅,立足和林格尔县南山旅游板块核心区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气象”融合发展机制。探索性开展矿山开采气象服务。集约发展面向流域水文、自然资源、林业、能源、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行业用户定量精细的专业气象服务业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旅体局、县工信局)
8.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气象融入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拓宽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提升预警信息传播力和覆盖率,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广电应急广播拨发试点项目应用。探索建立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防洪排涝、交通出行等职能管理的气象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教育局、县应急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9.提升生态系统气象保障能力。围绕“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建生态气象综合立体监测站网,实施生态气象和遥感应用能力提升行动。加强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修复气象监测评价,开展极端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对生态安全影响的预警服务。开展高分卫星遥感业务工作,加强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和数据应用共享平台、农情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和生态保障遥感监测评估系统的业务应用,为行业部门应用共享提供遥感数据与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强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探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开展新能源专项气象服务业务,进行风电光伏维修维护窗口期预报服务,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风能、太阳能的资源探测、资源评价、宏观选址、发电功率预测和灾害预警等服务能力,为新能源领域稳定发展提供气象科技支撑。(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1.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能力。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制度和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指挥调度,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应急预案,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人员、设备和运维资金保障。加快防雹作业点标准化改造、作业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安全信息化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站点、装备、人员、弹药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有效提升安全作业能力。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联合检查和应急演练。科学谋划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在丁甲山高海拔山区或者县城周边高海拔地势科学布设2-3部地面作业烟炉,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种类多元化。(责任单位: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2.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水平。面向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将气象观测纳入农牧业建设体系。建立会商协同机制,优化农牧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牧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加强对内蒙古防灾减灾业务平台、内蒙古智慧农气业务平台的应用,动态更新全县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信息,实现基于位置、关键农时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牧业气象服务,针对大田作物、特色作物、牛羊猪等种养殖大户提供关键精细化的农业、牧业气象服务,健全农畜产品生产专业气象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牧局、县融媒体中心、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3.助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在呼和浩特市乳业气象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全程系列化乳业气象服务。开展人工牧草观测,针对牧草发育期、病虫害防治、收获期为人工牧草种植基地提供精细化服务保障,助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影响技术业务应用,加强对蔬菜生产全过程气象服务指标体系的应用,助力“菜篮子”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牧局、县融媒体中心、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气象科技与人才支撑水平
14.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省、市气象科技发展规划,强化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多雷达协同观测和融合分析本地化应用。深化气象创新开放合作,推进气象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交通等行业的科技协同发展,围绕气象发展需要,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的技术集成和推广示范,全面提高对农业、畜牧业、草业、生态环境、城市、交通运输、新能源等行业的气象科技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农牧局、县文旅体局、生态环境分局)
15.夯实创新基础,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气象科技员申报省、市高层次人才项目(计划),将气象纳入政府创新团队、专家库选拔专业领域。加快推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高学历人才,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气象专业素养、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在气象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支持气象部门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全方位开放合作,推动气象行业内、部门间、气象与相关行业间的技术、平台、人才和项目合作交流。(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教育局)
16.强化科普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社会化格局,建设气象科普宣传融媒体业务平台,打造具有鲜明和林格尔文化辨识度的气象科普基地,加强气象科普示范校园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将和林格尔国家基本气象站打造为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农业气象科研、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教研等功能的气象科学研学基地。(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科协、县教育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气象事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绩效管理,统筹做好政策支持和项目安排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任务落地见效。
(二)落实资金保障。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加大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气象领域可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支持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落实好气象部门干部职工依规足额享受当地政策,并建立可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为气象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法治保障。加强气象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加强雷电防护装置安全、升放气球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联合监管。强化气象标准宣贯应用,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举措,优化气象行政审批流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30002 网站支持IPv6
联系电话:0471-7192805 蒙ICP备16006134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302000166号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新民街北2号 积分统计查询
索 引 号 | 1115012301170293XF/2023-00169 |
---|---|
主题分类 |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
成文日期 | 2023-11-02 |
公文时效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筹备组,县各有关单位:
现将《和林格尔县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2日
和林格尔县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21〕16号)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呼政发〔2022〕10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和林格尔县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努力构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和民生改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气象保障发展战略、服务国计民生水平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益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建成适应和林格尔县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具有和林特色、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治理体系,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水平全面提升。
到2035年,气象科技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实施“气象+”赋能行动,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工作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在优化农业结构、人工影响天气、生态环境气象保障等领域服务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三、组织领导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 长:赵剑青 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李 鹏 县气象局局长
张瑞锋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樊国君 县发改委主任
乔 波 县教育局局长
胡晓龙 县工信局局长
张建国 县财政局局长
斯 琴 县人社局局长
王茂盛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赵利明 县住建局局长
孙 敏 县交通局副局长
王建平 县水务局局长
云月清 县农牧局局长
王支元 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齐慧娟 县文旅体局局长
李云君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王新华 市生态环境局和林分局局长
陈 璟 县林草局副局长
云冬梅 县气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李鹏同志兼任,负责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
1.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推动并完成和林格尔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迁建,加强国家基本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灾害监测站运行经费保障、探测器备件保障,确保气象监测数据准确无误,进一步加强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修订印发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优化自动站站网布局,在全县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域和气象要素监测盲区增补7-8个四要素以上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升级现有的10套老旧自动观测站,新增1部GNSS/MET观测站,新建1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实现雷达组网。加强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观测,加密建设水文气象、农业气象、生态气象等探测设施。(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牧局、县水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构建精准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强化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精细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技术应用,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空分辨率。建立快速滚动更新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实现预报落区精准到乡镇(街道)、重要景区、重点园区,实现灾害性天气、高影响天气的初生监测识别和实时预警。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城乡内涝、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开展全流程、全时效精细化预报检验,强化气象基础数据以及客观预报产品在灾害性天气预报分析中的支撑,提升模式预报产品综合效益。(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3.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发展多源资料融合与分析业务,开展气象大数据与行业数据的融合应用,打造权威统一的气象数据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提升信息传输能力。完善气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整体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探索气象数字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气象数据业务建设和跨部门融合应用。(责任单位:县气象局、政府办、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4.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全县、各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加强全县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整合全县防灾减灾救灾数据资源,建设和林格尔县灾害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健全并落实重大气象灾害停工停产停课停运制度。(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教育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牧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成全县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与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专项应急预案的衔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财政局、县农牧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基于和林格尔县灾害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对气象灾害的多部门联动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机制。全面畅通新媒体、应急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渠道,明确重要预警信息快速审核发布流程,实现预警短信全网快速发布。充分发挥综治网格和基层气象工作站合力,建立健全重点地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制度,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在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准确向各行政村、社区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精准动态靶向发布到社区(村)到户到人。(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融媒体中心、县工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推进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提高专业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拓展服务业“智慧气象+”融合应用新场景新业态。推进能源、交通、生态、旅游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并纳入相关建设规划统筹布局。加强交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分线路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围绕智慧文旅,立足和林格尔县南山旅游板块核心区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气象”融合发展机制。探索性开展矿山开采气象服务。集约发展面向流域水文、自然资源、林业、能源、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行业用户定量精细的专业气象服务业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旅体局、县工信局)
8.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气象融入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拓宽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提升预警信息传播力和覆盖率,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广电应急广播拨发试点项目应用。探索建立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防洪排涝、交通出行等职能管理的气象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教育局、县应急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9.提升生态系统气象保障能力。围绕“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建生态气象综合立体监测站网,实施生态气象和遥感应用能力提升行动。加强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修复气象监测评价,开展极端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对生态安全影响的预警服务。开展高分卫星遥感业务工作,加强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和数据应用共享平台、农情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和生态保障遥感监测评估系统的业务应用,为行业部门应用共享提供遥感数据与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林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强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探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开展新能源专项气象服务业务,进行风电光伏维修维护窗口期预报服务,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风能、太阳能的资源探测、资源评价、宏观选址、发电功率预测和灾害预警等服务能力,为新能源领域稳定发展提供气象科技支撑。(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1.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能力。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制度和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指挥调度,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应急预案,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人员、设备和运维资金保障。加快防雹作业点标准化改造、作业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安全信息化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站点、装备、人员、弹药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有效提升安全作业能力。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联合检查和应急演练。科学谋划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在丁甲山高海拔山区或者县城周边高海拔地势科学布设2-3部地面作业烟炉,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种类多元化。(责任单位: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2.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水平。面向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将气象观测纳入农牧业建设体系。建立会商协同机制,优化农牧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牧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加强对内蒙古防灾减灾业务平台、内蒙古智慧农气业务平台的应用,动态更新全县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信息,实现基于位置、关键农时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牧业气象服务,针对大田作物、特色作物、牛羊猪等种养殖大户提供关键精细化的农业、牧业气象服务,健全农畜产品生产专业气象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牧局、县融媒体中心、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3.助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在呼和浩特市乳业气象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全程系列化乳业气象服务。开展人工牧草观测,针对牧草发育期、病虫害防治、收获期为人工牧草种植基地提供精细化服务保障,助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影响技术业务应用,加强对蔬菜生产全过程气象服务指标体系的应用,助力“菜篮子”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农牧局、县融媒体中心、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提升气象科技与人才支撑水平
14.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省、市气象科技发展规划,强化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多雷达协同观测和融合分析本地化应用。深化气象创新开放合作,推进气象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交通等行业的科技协同发展,围绕气象发展需要,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的技术集成和推广示范,全面提高对农业、畜牧业、草业、生态环境、城市、交通运输、新能源等行业的气象科技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农牧局、县文旅体局、生态环境分局)
15.夯实创新基础,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气象科技员申报省、市高层次人才项目(计划),将气象纳入政府创新团队、专家库选拔专业领域。加快推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高学历人才,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气象专业素养、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在气象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支持气象部门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全方位开放合作,推动气象行业内、部门间、气象与相关行业间的技术、平台、人才和项目合作交流。(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教育局)
16.强化科普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社会化格局,建设气象科普宣传融媒体业务平台,打造具有鲜明和林格尔文化辨识度的气象科普基地,加强气象科普示范校园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将和林格尔国家基本气象站打造为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农业气象科研、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教研等功能的气象科学研学基地。(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科协、县教育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气象事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绩效管理,统筹做好政策支持和项目安排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任务落地见效。
(二)落实资金保障。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加大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气象领域可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支持项目的立项和实施,落实好气象部门干部职工依规足额享受当地政策,并建立可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为气象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法治保障。加强气象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加强雷电防护装置安全、升放气球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联合监管。强化气象标准宣贯应用,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举措,优化气象行政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