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获悉,和林格尔县发现31座汉墓,该地位于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小红城村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墓葬以西约2公里的明代大红城古城附近曾发现众多散布的汉代遗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初步推断明代大红城古城下可能叠压了一座汉城。
此次发掘墓葬分布密集且形制多样,有土坑竖穴墓、土洞墓、砖壁墓、砖室墓等,均为中小型单室墓。出土随葬器物种类包括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木器、贝壳等,共200余件。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墓葬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形制多为土坑竖穴墓、土洞墓,出土的陶壶假圈足较短、多有模印辅首衔环,出土钱币全部为西汉“五铢”;
第二个阶段为西汉晚期至王莽时期,主要为砖壁墓,出土陶壶假圈足增长、辅首变小、鼻钮相对突出,出土钱币也全部为西汉五铢,三官五铢占大多数,这一阶段墓葬数量最多,是土洞墓向砖室墓的过渡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王莽至东汉早期,这一阶段墓葬数量少、墓葬规模缩小,随葬品种类少而简单,出土钱币“大泉五十”,说明这一时期战乱导致民不聊生。
另外,在其中一个墓葬中出土了一对仰身直肢下葬的夫妇,遗骸保存较差。在女主人遗骸的腰部,摆放着一面四乳四螭纹的小铜镜。墓室的前方,摆放着几个保存完好的灰色陶器,有的陶罐里装着种子,说明“事死如事生”的汉代人,将耕种和生活的希望带到墓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30002 网站支持IPv6
联系电话:0471-7192805 蒙ICP备16006134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302000166号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新民街北2号 积分统计查询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获悉,和林格尔县发现31座汉墓,该地位于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小红城村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墓葬以西约2公里的明代大红城古城附近曾发现众多散布的汉代遗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初步推断明代大红城古城下可能叠压了一座汉城。
此次发掘墓葬分布密集且形制多样,有土坑竖穴墓、土洞墓、砖壁墓、砖室墓等,均为中小型单室墓。出土随葬器物种类包括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木器、贝壳等,共200余件。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墓葬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形制多为土坑竖穴墓、土洞墓,出土的陶壶假圈足较短、多有模印辅首衔环,出土钱币全部为西汉“五铢”;
第二个阶段为西汉晚期至王莽时期,主要为砖壁墓,出土陶壶假圈足增长、辅首变小、鼻钮相对突出,出土钱币也全部为西汉五铢,三官五铢占大多数,这一阶段墓葬数量最多,是土洞墓向砖室墓的过渡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王莽至东汉早期,这一阶段墓葬数量少、墓葬规模缩小,随葬品种类少而简单,出土钱币“大泉五十”,说明这一时期战乱导致民不聊生。
另外,在其中一个墓葬中出土了一对仰身直肢下葬的夫妇,遗骸保存较差。在女主人遗骸的腰部,摆放着一面四乳四螭纹的小铜镜。墓室的前方,摆放着几个保存完好的灰色陶器,有的陶罐里装着种子,说明“事死如事生”的汉代人,将耕种和生活的希望带到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