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 政务新媒体
    政务新媒体

    政务微信

    和林信访

    和林信访

  • 蒙古文版
  • 登录 / 注册
  • 集约化站群导航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
本站
  • 本站
  • 平台
  • 网站首页
  • 走进和林
  • 要闻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政府数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台格斗村十年蜕变:从贫困山村到幸福家园的乡村振兴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1 11:45 来源:融媒体中心 

“呼市向南走一走,就是幸福台格斗”——这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如今已成为和林格尔县台格斗村最鲜活的注脚。这个曾饱受“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困扰的贫困村,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蝶变之路,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跃升至22000元,近三年村集体资产增值1500万元,成为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的标杆。

走进台格斗村,硬化道路如丝带般串联起青砖灰瓦的民居,自来水管道取代了村口的旱井,村广场上文化活动正酣。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贫困村?过去的台格斗,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村民住在破土坯房和窑洞中,吃水靠旱井,行路靠人背马驮。改变始于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村里安装自来水、改造土坯危房,硬化通村公路与小街小巷,还建成了村广场、卫生室、文化室、红十字会急救室,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环境变好了,人们发展的心气儿也更足了。

生态打底,“杏”福之路越走越宽。台格斗村拥有2000 多棵古杏树,这是大自然赐予村庄的宝贵财富。十年前,村民们守着这片杏林,却未能将其转化为致富的资源。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业。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的杏花节成为台格斗村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到杏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杏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情侣们携手走过寓意美好的“杏福连理桥”,在“百年杏树林”中感受古村的诗意,除了杏花节,村里还举办采摘节、年货节等活动。游客们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随着游客的增多,村里的道路也有了新名字,“杏福路”见证了村庄因杏林而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村民创业热情高涨。9家地道的农家院与6家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超二十万人次,仅旅游一项年收入就达100多万元。今年,村里更是鼓励更多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土鸡养殖、石磨豆腐、手工粉条、现做豆芽与馒头等小作坊在农家院落里飘香,既丰富了游客餐桌,也让村民的钱袋子日渐充盈。

台格斗村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安正福武工队的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老区,村里依托红色资源,建成了台格斗地道战遗址公园、重走长征红色研学公园等设施。一条长约2.5公里的“长征”研学旅游路线,再现了红军战士当年克服千难万险的伟大历程,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开展课外研学活动,以及企事业单位员工前来拓展训练。通过传承红色文化,台格斗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动力,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台格斗村的十年,是一部充满泥土气息的奋斗史诗。如今的台格斗,春有杏花如雪,夏秋果实满枝,四季皆可体验乡村慢生活。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曾经的“荒山沟”蝶变为“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样板。正如村中那条“杏福路”所寓意的,台格斗人用十年奋斗,将昔日的困顿沟壑耕耘成今日的幸福坦途。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保存 关闭
  • 中国政府网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网
  • 呼市旗县区网站 呼市旗县区网站
    赛罕区 玉泉区 回民区 新城区 武川县 清水河县 托克托县 土默特左旗
  • 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

党政机关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30002 网站支持IPv6

联系电话:0471-7192805 蒙ICP备16006134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302000166号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新民街北2号  积分统计查询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 登录/注册
  • 蒙古文版
  • 长辈版
  • 退出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本站
  • 本站
  • 平台
  • 网站首页
  • 走进和林
  • 要闻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政府数据
  • 专题专栏
  • 登录/注册
  • 蒙古文版
  • 退出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本站
  • 本站
  • 平台
  • 网站首页
  • 走进和林
  • 要闻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政府数据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台格斗村十年蜕变:从贫困山村到幸福家园的乡村振兴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1 11:45来源:融媒体中心

“呼市向南走一走,就是幸福台格斗”——这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如今已成为和林格尔县台格斗村最鲜活的注脚。这个曾饱受“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困扰的贫困村,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蝶变之路,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跃升至22000元,近三年村集体资产增值1500万元,成为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的标杆。

走进台格斗村,硬化道路如丝带般串联起青砖灰瓦的民居,自来水管道取代了村口的旱井,村广场上文化活动正酣。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贫困村?过去的台格斗,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村民住在破土坯房和窑洞中,吃水靠旱井,行路靠人背马驮。改变始于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村里安装自来水、改造土坯危房,硬化通村公路与小街小巷,还建成了村广场、卫生室、文化室、红十字会急救室,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环境变好了,人们发展的心气儿也更足了。

生态打底,“杏”福之路越走越宽。台格斗村拥有2000 多棵古杏树,这是大自然赐予村庄的宝贵财富。十年前,村民们守着这片杏林,却未能将其转化为致富的资源。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业。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的杏花节成为台格斗村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到杏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杏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情侣们携手走过寓意美好的“杏福连理桥”,在“百年杏树林”中感受古村的诗意,除了杏花节,村里还举办采摘节、年货节等活动。游客们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随着游客的增多,村里的道路也有了新名字,“杏福路”见证了村庄因杏林而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村民创业热情高涨。9家地道的农家院与6家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超二十万人次,仅旅游一项年收入就达100多万元。今年,村里更是鼓励更多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土鸡养殖、石磨豆腐、手工粉条、现做豆芽与馒头等小作坊在农家院落里飘香,既丰富了游客餐桌,也让村民的钱袋子日渐充盈。

台格斗村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安正福武工队的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老区,村里依托红色资源,建成了台格斗地道战遗址公园、重走长征红色研学公园等设施。一条长约2.5公里的“长征”研学旅游路线,再现了红军战士当年克服千难万险的伟大历程,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开展课外研学活动,以及企事业单位员工前来拓展训练。通过传承红色文化,台格斗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动力,让游客在欣赏美景、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台格斗村的十年,是一部充满泥土气息的奋斗史诗。如今的台格斗,春有杏花如雪,夏秋果实满枝,四季皆可体验乡村慢生活。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曾经的“荒山沟”蝶变为“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样板。正如村中那条“杏福路”所寓意的,台格斗人用十年奋斗,将昔日的困顿沟壑耕耘成今日的幸福坦途。 


  • 移动版
  • 电脑版
  • 主办单位: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30002 联系电话:0471-7192805
  • 蒙ICP备16006134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302000166号
  •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新民街北2号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