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蒙草生态(股票代码300355),驯化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是聚焦“草生态、土生态”的科技型生态企业。20余年,以“小草扎根”的力量,立足“草、草原、草科技”构建产业生态圈,主营业务有种业科技、生态修复等。
蒙草秉承“尊重生态、师法自然”的理念,先科研、后修复,在不同地区设立13个专项研究院及相应的种质资源库,涵盖抗旱植物、耐寒植物、草原生态、盐碱地改良、矿山修复、土壤修复、荒漠生态、藏域生态、京津冀乡土植物、中东沙漠生态等。掌握了野生植物驯化育种技术,节水园林绿化技术,生态修复集成技术,总结并形成“退化草地修复”“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荒废土地恢复草原植被”“绿地节水”和“草原生态牧场管理”五大技术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一)优质种源保障。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土壤150万份。
(二)科研平台支撑。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利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0多个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联合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三)育成推广新品种。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挖掘乡土植物特有基因,创制理想性状新品种。审定认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32个,获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4个种质材料分别搭载嫦娥五号、神十三、神十四、神十六进行航天诱变。编制标准近500项,累计申请专利722项,草种业专利数量全球第六,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四)生产实用草产品。全国布局采种田、繁种基地25万亩,制种车间33万㎡;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种,研发生产种子生态包、走路草坪等草产品,应用于各生态修复类型、生态景观。通过数字种业平台,智能管理草种全产业链。
经过科研和实践的积累,结合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蒙草建立了“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应用大数据平台可查询任意经纬度地理坐标点近20年的“水、土、气、人、草、畜”等生态数据指标及变化,也可搜索任何一种植物适宜生长的地区,为蒙草的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和智慧型解决方案。2023年8月1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内蒙古建设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蒙草集团作为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主体与责任主体,依托草产业技术服务企业和牵头建设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的自身优势,为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服务中国草产业、打通草产业产学研链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依托乡土植物科研体系、种质资源储备、种业生产体系、大数据平台和生态修复标准,蒙草的生态修复实现科学化细分,有草原修复、矿山/荒山/边坡修复、荒漠及沙地治理、盐碱地改良及土壤修复、垃圾场/废弃地修复、节水园林与海绵城市、运动草坪建植等不同类型,已在全国10多个省份开展业务。
以内蒙古为样板,蒙草将“生态理念+技术智慧+资源储备+管理标准+生态产品”的生态修复模式复制成疆草、藏草、滇草、秦草等事业群,在新加坡、蒙古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生态修复科研及草种业合作关系,积极推进生态修复业务,以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的理念和智慧,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230002 网站支持IPv6
联系电话:0471-7192805 蒙ICP备16006134号-1 蒙公网安备15012302000166号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新民街北2号 积分统计查询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蒙草生态(股票代码300355),驯化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是聚焦“草生态、土生态”的科技型生态企业。20余年,以“小草扎根”的力量,立足“草、草原、草科技”构建产业生态圈,主营业务有种业科技、生态修复等。
蒙草秉承“尊重生态、师法自然”的理念,先科研、后修复,在不同地区设立13个专项研究院及相应的种质资源库,涵盖抗旱植物、耐寒植物、草原生态、盐碱地改良、矿山修复、土壤修复、荒漠生态、藏域生态、京津冀乡土植物、中东沙漠生态等。掌握了野生植物驯化育种技术,节水园林绿化技术,生态修复集成技术,总结并形成“退化草地修复”“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荒废土地恢复草原植被”“绿地节水”和“草原生态牧场管理”五大技术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一)优质种源保障。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土壤150万份。
(二)科研平台支撑。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利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0多个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联合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三)育成推广新品种。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挖掘乡土植物特有基因,创制理想性状新品种。审定认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32个,获6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4个种质材料分别搭载嫦娥五号、神十三、神十四、神十六进行航天诱变。编制标准近500项,累计申请专利722项,草种业专利数量全球第六,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四)生产实用草产品。全国布局采种田、繁种基地25万亩,制种车间33万㎡;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种,研发生产种子生态包、走路草坪等草产品,应用于各生态修复类型、生态景观。通过数字种业平台,智能管理草种全产业链。
经过科研和实践的积累,结合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蒙草建立了“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应用大数据平台可查询任意经纬度地理坐标点近20年的“水、土、气、人、草、畜”等生态数据指标及变化,也可搜索任何一种植物适宜生长的地区,为蒙草的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和智慧型解决方案。2023年8月1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内蒙古建设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蒙草集团作为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主体与责任主体,依托草产业技术服务企业和牵头建设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的自身优势,为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服务中国草产业、打通草产业产学研链条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依托乡土植物科研体系、种质资源储备、种业生产体系、大数据平台和生态修复标准,蒙草的生态修复实现科学化细分,有草原修复、矿山/荒山/边坡修复、荒漠及沙地治理、盐碱地改良及土壤修复、垃圾场/废弃地修复、节水园林与海绵城市、运动草坪建植等不同类型,已在全国10多个省份开展业务。
以内蒙古为样板,蒙草将“生态理念+技术智慧+资源储备+管理标准+生态产品”的生态修复模式复制成疆草、藏草、滇草、秦草等事业群,在新加坡、蒙古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生态修复科研及草种业合作关系,积极推进生态修复业务,以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的理念和智慧,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